学术交流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术交流 > 正文

水下科学,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首轮通知

2015-05-04

2015水下科学、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ICUSTE)将于2015年8月19日至22日在香港城市大学举行。

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香港城市大学动物医学院联合举办。

会议主要由大会邀请报告,海报展示以及重点议题研讨会组成。会议主题为“海洋研究工具”。研讨会将围绕海洋创新科技及未来产业发展进行讨论,讨论结果汇总后希望提供给相关政策制定单位参考。本次会议的目的是促进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推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水下科学研究,海洋调查和勘探的能力以及大中华区海洋创新研究,教育和产业的健康发展。会议旨在为参与者提供海洋环境科学和水下科研技术快速发展领域的基本概念及最新进展,有助于指导学术界与资助机构朝着先进水下研究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方向发展。

主题

会议主题为“海洋研究工具”这一个全球关注的多学科交叉问题,拟设以下几个专题:

1. 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的水下研究

2. 水下科研技术和设备的开发

a) 深海考察

b) 原位观测

3. 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a) 水产养殖与渔业研究

b) 海洋遗传资源研究

4. 其他水下研究工具

5. 水下科技的传播

暂定大会口头报告(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海外学者

1. Dr. Donald ANDERSON,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USA

In situ autonomous monitoring of toxic Alexandrium populations (HABs) using two novel biosensors

使用两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原位自主监测有毒亚历山大藻赤潮

2. Prof. Mark C Benfield,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USA

Science that works: Exploring life in the deep sea with industry.

深海生命探索

3. Dr. Hongsheng BI,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On the design of classification models for automated plankton recognition

浮游植物自动识别分类模型设计

4. Prof. Jo-Shu CHANG,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Microalgae-based engineer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ly viable products

以微藻为基础开发可行的商业产品

5. Dr. I-Shiung Chen, 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 Taiwan

Reef fish biodiversity inventory and community monitoring via SCUBA diving

海洋水肺潜水对礁区鱼类多样性研究及群聚生态之监控

6. Mr. Matt Jewell, Juice Robotics Inc., USA

Dual- body Robotic Ocean Platforms

双体机器人海洋平台

7. Prof. Lisa LOBEL, Wheelock College, USA

Using fish embryos as bio-indicators of anthropogenic impacts

用鱼卵作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生物指标

8. Prof. Phillip S. LOBEL, Boston University, USA

Development of the Spawn-o-meter, a device for the autonomous monitoring of fish spawning

产卵零距离,一种自主监测鱼类产卵的设备

9. Dr.Chris SCHOLIN, Monterey Bay Aquarium Research Institute

Fostering science/engineering partnerships to spur ocean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促进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伙伴合作关系以加强海洋勘探与探索的能力

10. Prof. Alina M. SZMANT,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Wilmington, USA

Measurements of reef coral respiration, photosynthesis and calcification using a newly developed diver-deployed in situ respirometer: CISME

采用由潜水员原位部署的新型呼吸仪监测造礁珊瑚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钙化情况

本地学者

1. 陈荔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Micro- and mini- habitats for enhanced efficacy of underwater sample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采用微型和小型栖息地增强水下采集和处理样品的效力

2. Dr. Nicolas DUPREY,香港大学

A stable isotope survey of Hong Kong's corals: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nitrogen pollution on coral health and community biodiversity

香港珊瑚的稳定同位素调查:评估氮污染对珊瑚健康和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 Dr. Zheng LI,香港中文大学

Wire-driven Robot Fish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有线驱动机器鱼及其潜在应用

4. 麦艳玲博士,香港城市大学

Benthic and epiphytic toxic algae: an emerging threat to coral ecosystems

底栖附生产毒藻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新兴威胁

5. 邱建文副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Monitoring coral bioerosion in Hong Kong

香港地区的珊瑚生物侵蚀监测

6. 史家海博士,香港城市大学

Shark single domain antibodies turn red blood cells into therapeutic agents

细胞疗法:采用鲨源单域抗体改造红细胞

7. Dr. V Thiyagarajan,香港大学

Hatchery technology: a way forward for sustainable oyster production in Hong Kong

孵化技术:香港牡蛎可持续生产的方法

8. 韦德祥博士,香港城市大学

Grazers influence the trophic dynamics of tropical rocky reefs: carbon use and ecological thresholds in alternate community states

草食性动物影响热带岩礁的营养动力学:交替群落的碳利用和生态阈值

9. Mr. Reece WARTENBERG,香港城市大学

Sustainable futur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and associated underwater technolog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多营养级水产养殖及相关技术在南中国海的应用

*大陆讲者容后公布

主办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城市大学动物医学院

协办单位(按英文字母排序)

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海洋新兴高科技产业促进会

深圳海洋研究与技术联盟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研究所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支持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教育科技部

赞助单位

潜水历险会有限公司

组委会成员(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伍泽庚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海洋科学实验室;

Dr. David M. BAKER,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生物科学学院与地球科学系;

陈荔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永权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

梁度因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麦艳玲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万志权先生,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巫启康先生,香港城市大学兽医学院;

邱建文博士,香港浸会大学生物学系;

韦德祥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海黎博士,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胡锦添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

王启熙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兽医学院;

吴佳俊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会秘书处(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林丽娟女士,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刘致宁女士,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慧女士,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海洋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吴敏慧女士,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施薇女士,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Mr. Reece WARTENBERG,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晏萌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邹重华博士,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议程

日期

时间

内容

地点

19/8

08:45-16:30

潜水考察

西贡

15:00-18:00

注册

容后公布

20/8

09:00-10:00

注册

城大惠卿剧院

10:00-17:30

学术会议

城大惠卿剧院

21/8

09:30-12:30

学术会议

城大惠卿剧院

14:30-17:30

香港海洋创新科技及未来产业发展研讨会

城大惠卿剧院

18:00-20:30

晚宴

容后公布

22/8

08:45-16:30

野外活动(请选择其一)

1. 香港地质公园

2. 科研渔排与吉澳岛

西贡

吉澳

18:00-20:30

告别晚会

西贡

注册费*

类别

香港境外

香港本地

及早注册

(6月15号前)

US$ 400/

HKD $ 3200

US$ 125/

HKD $ 1000

会前注册

(6月15号至7月15号)

US$ 450/

HKD $ 3600

US$ 150

HKD$ 1200

现场注册

(7月15号至8月19号)

US$ 500/

HKD $4000

US$ 200

HKD$ 1600

*香港境外注册费包括参加潜水考察(2潜,潜水设备租用与船上午餐),会议费用,会议袋,午餐,晚宴,告别晚会,茶歇以及野外活动;香港本地注册费包括会议费用,会议袋,午餐以及茶歇。

潜水安全注意事項和要求

1. 认证潜水员请提供潜水资质证明,非认证潜水员请提前通知以便安排潜水教练陪同;

2. 请填写如下表格

1) 健康聲明書(若在健康聲明書的任何問題選擇“是”,為安全起見,請在加入我們的課程前諮詢你的醫生)

2) 責任免除暨風險承擔協議書

3) 標準安全潛水實務瞭解聲明書

3. 請通過電子郵件交回表格icuste2015@cityu.edu.hk

联系我们

地址:

香港达之路83号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下科学、技术与教育国际会议会务组

电话:(852) 3442 9439 / 3442 6504

传真:(852) 3442 0524

电邮:icuste2015@cityu.edu.hk

网址:http://www.icuste2015.com(即将公布)